傅昌銮,男,1975年11月生,浙江金华人。教授,浙江大学博士,美国西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,杭州师范大学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。2013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(重点资助),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,2018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。曾担任浙江舟山普陀农村商业银行独立董事,现担任浙江武义农村商业银行独立董事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金融与农村金融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等。
一、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
1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“数字供应链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”,2019年,主持;
2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课题“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创新与双重绩效研究”,2017年,主持;
3、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(规划重点)“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创新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”,2017年,主持 ;
4、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“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——基于浙江的实证”, 2013年,主持 ;
5、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“浙江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实证研究” ,2011年 ,主持 ;
6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对策研究类重点课题“我省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
地的国际借鉴及对策建议”,2020年,主持 ;
7、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“后危机时代浙江出口型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机制、模式与对策研究”,2014年,主持 ;
8、民政部理论研究部级课题“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”,2013年,主持 ;
9、浙江省社科规划“三农 ”专项课题“乡村产业振兴研究——‘五个振兴’协同发展及共促产业振兴机理与案例研究”,2018年,主持 ;
10、浙江省民政厅重大课题“基金会内部治理与评估机制研究——以浙江为例”,2013年,主持 ;
11、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软科学研究项目“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的政策框架与路径选择研究”,2020年,主持 ;
12、浙江省民政厅规划课题“慈善信托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——以浙江为例”,2019年,主持 ;
13、杭州科技局软科学课题“科技创新助推数字农业发展提升杭州高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”,2020年,主持 。
二、代表性专著与论文成果
1、专著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创新与双重绩效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9年;
2、专著《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的机制、模式和路径——基于浙江案例的研究》,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,2016年;
3、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-效率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浙江省的数据》,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》,2015年第7期;
4、《不同类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绩效的决定——基于浙江省的研究》,《农业经济问题》,2015年第5期;
5、《中国“双支柱”调控框架与宏观审慎国际前沿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19年第5期;
6、《小额贷款公司双重目标的权衡——以浙江省为例的实证分析》,《农业经济问题》,2016年第6期;
7、《县域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——以浙江省为例》,《农业技术经济》,2014年第7期;
8、《政治联系对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》,《统计与决策》,2011年第13期;
9、《我国集群企业国际化典型模式和路径研究——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理论拓展》,《苏州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 (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),2015年第6期;
10、《国际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借鉴及启示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20.4.16;
11、《The subjective well-being effect of public goods provided by village collectives: Evidence from China》,《PLOS ONE》,2020年第3期,SSCI、SCI双收录(通讯作者)。
三、成果获领导批示与奖励
1、研究报告《我省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的国际借鉴及对策建议》,获浙江省委主要领导、杭州市委书记、浙江省副省长批示;
2、研究报告《我省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实践探索与启示》,获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批示;
3、研究报告《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类型、问题和建议》, 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批示;
4、研究报告《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》,获浙江省副省长批示;
5、研究报告《基金会内部治理与评估机制研究——以浙江为例》荣获2014年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部级一等奖(2014);
6、研究报告《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》荣获“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”理论研究部级优秀奖(2013);
7、研究报告《浙江小贷公司在全国的发展比较及下一步建议》荣获浙江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(2012);
8、研究报告《社会组织财务治理机制研究——以浙江为例》荣获浙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(2016)。
Tel:0571-28868523 E-mail:425693813@qq.com